未知君CEO谭验:用AI算法驱动微生态药物研发

2022年06月14日


遇冷的大环境下,未知君近一年来,三条微生态药物换线进入临床阶段,干湿结合的制药平台实现对内推进研发、对外赋能行业、产生商业价值,引来投资者的关注和好奇。CEO谭验博士做客科创板日报,分享未知君的成果和经验。



2007年,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启动为期10年的人体微生物组计划,旨在鉴定与人类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微生物。人类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微生物组计划由此拉开序幕,微生态医药以及微生物相关技术的商业探索也由此开启。

2017年,从美国博德研究所学成回国的生物信息与计算生物学博士谭验,决定在深圳开始他在微生态领域的创业之路。此时,人类对微生物的探索,已经迅速完成了从微生物与胃肠道疾病的关联,到与代谢性相关等多种不同疾病关联的阶段性迭代,全球范围内也出现了不少微生态医药公司。

彼时,谭验发现,国内除了最早一批做活菌制剂的公司外,也开始涌现出了大大小小的新公司,“但它们大多围绕一到两个明星菌株做开发,很多公司也没有往制药的方向去推进,主要通过医院的新技术体系做推广”。

市场的空白带来机会。谭验成立了未知君,定位是一家AI+创新疗法微生态药物研发的公司。“建立一个AI技术平台,更系统地研究分析人体内庞大的菌种,从中发现药物管线,再推进管线研发。

成立至今不到五年,未知君已经搭建了AI+BT平台,结合人工智能、生物信息分析和肠道微生态技术,实现了“干湿结合”的药物开发。目前,公司已经有3条药物管线进入了临床阶段。

日前,谭验接受了专访。采访当天,他穿着公司的文化衫,一件黑色T恤,上面印着绿色的公司logo。有未知君团队成员表示,谭验平时经常穿着公司的两款文化衫出现。另一款是白色polo衫,背面印着公司标语:Exploring Nature with Science and uncovering the mysteries of Microbiology(用科学探索自然,揭开微生物奥秘)。标语里的Nature,Science以及Microbiology是微生物领域的三大顶刊。

谭验在采访中表示,下一阶段,未知君将针对免疫和神经系统两大疾病领域进行重点布局,同时,利用自身的技术平台与外部公司合作,对技术平台进行商业化探索。


肠道微生物与基因共同决定人体健康

肠道微生态系统是机体最庞大、最重要的微生态系统,人体微生态失衡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,慢性代谢疾病、消化系统疾病、心血管疾病、精神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疾病,近年来都被证实与肠道微生物有着重要联系。

微生态药物,则是利用正常肠道微生物或调节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制成的药物制剂,具有维持或调整微生态平衡,防治疾病和增进宿主健康的作用。

但截至目前,全球范围内尚无微生态药物上市。美国微生物组治疗平台公司Seres Therapeutics,于去年7月以5.25亿美元的总价,把已开发至III期阶段的SER-109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商业化权益,转让给了雀巢健康科学。SER-109有望成为全球首款上市的微生态药物。

谭验表示,微生物领域最近几年在国际上都非常热门,这背后是人们已经形成共识,即人类的健康和疾病由基因和肠道微生物共同决定。“未来无论是药物还是保健,现在医药领域都把肠道微生物和人体基因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。现阶段,对人体基因的医药研究相对成熟,而微生物才刚刚兴起,但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,以及对微生物应用的探索进一步完备,微生物在医药领域占据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。”

谭验进一步表示,一些当前还没有治疗方法的疾病,如一些精神类疾病等,目前都已经被发现,通过肠道微生物调节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;在部分抗生素无法治疗的消化道感染性疾病上,微生态疗法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;此外,对于许多自身免疫性调节的疾病来说,也可通过肠道微生物的调节,弥补现有治疗手段的不足和缺陷。“未来面对很多复杂性的疾病,很大程度上会从靶点和肠道微生态双管齐下,以取得更好的疗效。”

微生物科学探索取得进展,同步开启了商业领域的机会。“这里面有几大潜在的商业模块,一个是检测,也就是检测肠道微生物,这块目前更多是在科研上应用,或者是在医院端的检测上使用;还有就是消费端的产品,包括益生菌或者膳食补充剂等等。另外还有一块是药物研发,利用微生物对疾病做治疗。”

谭验选择以制药作为微生态创业的发力点。“一方面是因为,国内乃至全球在药物方面是最空白的;另一方面,在药物研发过程中,沉淀的技术平台能力,未来很容易延展到消费产品或是检测上。这是一个天花板相对更高的赛道。”


 “AI+BT”平台打造制药干湿闭环

微生态制药的天花板高,但门槛也高。首先,要在庞大的人体微生物种群中发现药物,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
人的肠道里至少有500-1000种菌,如果按传统筛药物的方法逐个菌株筛选,其实是做不到的;如果是做组合就更多了,比如,只是把四个菌株合在一起测试其功能,要做一个穷尽的筛选,计算量就已经极其巨大。而AI的加入,则可以有效缩短了前期筛选的时间,大幅降低微生态制药企业的研发成本。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,AI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使用,可以将药物研发时间缩短50%,在成本上减少数百亿美元。

未知君在药物研发过程中也加入了AI算法平台,据介绍,该AI平台由计算平台、AI算法平台、分析平台以及药物发现平台组成,覆盖了底层数据处理、算法迭代模型分析、AI加速药物发现的全流程。

通过这一AI平台,未知君研发团队可以从适应症出发,实现功能产物预测,另一方面可以从机制出发,实现关键菌种预测。其中,未知君的AI算法平台由基于云的全自动计算引擎提供支持,使用专有的机器学习算法,加速微生态药物发现;可通过其分析模块,以及靶向机制驱动的药物发现模块,实现由临床数据驱动的药物发现。

其后,未知君的BT平台可进一步评估早期候选药物,以进行快速验证和靶向优化。在BT端,目前,未知君打造了高通量自动化实验平台、动物模型验证平台、生产及临床平台。

谭验表示,未知君当前最核心的竞争力,是打造了AI与BT结合的干湿闭环能力,即AI端与BT端人才、技术、能力深度融合,实现微生态药物研发的完整闭环,完整实施微生态制药从科学探索推向产业落地的全流程。

“现在AI制药确实在业内不少见,但不少是用AI在计算小分子、计算蛋白结构,相对而言会更容易形成同质化竞争,但在微生物药物领域,能够完成整个从假设产生、到假设验证的试验、最后再到推进药物研发生产的闭环,在行业内还较为稀缺,这是未知君一个差异化竞争点和建立竞争壁垒的关键。”

现阶段,未知君坚持平台+管线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。“从大趋势看,生物科技公司逐渐都开始往这个方向走。一个原因是,生命科学发展当前越来越向着平台化发展,有平台就可以做更多技术的输出;另一个原因是,药物管线风险高,每一个药物管线都存在失败的风险。因此,无论是从技术还是商业模式考虑,平台加管线是更稳妥的发展逻辑。

   

聚焦免疫及神经领域,探索平台商业化

据了解,在产品种类方面,未知君的药物已经覆盖FMT(肠菌移植)、配方菌、基因工程微生物、菌衍生分子这四个主流的药物形态,完成了微生态药物形态全面布局及有机结合。

管线方面,未知君已经拥有超过10条药物管线,适应症覆盖肿瘤、神经系统疾病、消化系统疾病、免疫相关疾病等领域。多条管线属于代表优质创新的first-in-class,其中,有3条管线已进入了临床阶段。其自研管线XBI-302是亚洲首个获得美国FDA临床批件的,针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FMT药物管线。

成立至今,未知君已经完成5轮融资,获得了君联资本、高榕资本、五源资本、真格基金等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的出资。据未知君方面介绍,最新一轮融到的资金将用于药物临床试验的开展、美国和中国IND申报项目,以及候选药物管线的研发;同时,用于积极推动商业授权引进和大药企合作,加快公司技术平台升级迭代,打造美国创新中心,加快国际化。

在带领未知君探索微生态制药的过程中,谭验也感知到了当前国内微生物医药领域发展面临的挑战。

“首先是国内目前微生态领域产业链还不够发达,比方说研发过程当中的各种服务商,包括菌株鉴定、筛选、工艺开发、临床申报、微生物药物临床实验相关的,都还很缺乏。整个产业链都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,要靠企业自己去做完链条上的所有事情,效率相对来说就不那么高。另外是国内目前监管方面,还没有成熟的政策出台,比如活菌药物有很多种不同形态,各形态药品的监督路径、指南有待明确;还有在药物研发过程中,应该遵守哪些规定、应该跟CDE如何进行沟通等,都还没有明确的相关政策依据。监管的完善,将进一步促进行业发展。”

当前阶段,未知君正在展开项目梳理工作,进一步提高已有管线研发效率;与此同时,将加快推动三条临床阶段管线的申报整理和患者入组工作。

下一阶段,未知君将在疾病领域进行聚焦,以免疫和神经系统领域作为两大重点布局。“这两个领域目前我们内部数据积累最多,同时,这两个领域在产品开发等下游环节来说,成熟度也是最高的。因此,从技术成熟度和商业市场大小两大维度,我们确定了这两个下一阶段关注的疾病领域重点。”谭验表示。

同时,未知君从今年开始,已启动技术平台商业化的探索和落地,“包括跟一些运动公司、消费类益生菌公司合作,用技术平台给它们赋能,比如提供一些相关功能的菌株以及检测技术,帮助它们做出更好的产品,”谭验介绍,“像刚才提到的,目前微生态领域国内的产业链体系还不太成熟,未知君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将很多能力内化成技术平台的一部分,这些平台其实可以赋能更多相关的企业。我们也有意愿将平台开放出去,与其他企业一起推动微生物行业发展,利用微生物预防和治疗疾病,守卫人类健康”。


首发平台:科创板日报

出品人:安安访谈录

联合发布:财联社